为什么会反驳别人?
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能够解释”杠精”的抬杠行为,抬杠行为就是典型的“攻击型防御机制”。
人们会在与其他人做社会比较中来认识自己,人们在比较过程中会获得优越感或自卑感,当获得自卑感、不愉快时为了保护自身,会下意识地选择反驳别人,让自己重新获得优越感。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为“负面转移”或“投射”。
特征表现
即刻性
习惯性反驳通常发生在信息传达的一瞬间,反驳者往往没有充分理解或深入思考即开始反驳。
情绪性
这类反驳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如激动、愤怒或讽刺,反映出个体在遭遇不同观点时的情绪态度。
自动性
习惯性反驳往往是无意识的,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似乎已经编程在个体的反应模式中。
防御性
这种反驳主要是为了保护自我认同和观念体系,减少外界信息对自我系统的威胁。
PART.02
习惯性反驳的4个心理因素
01
自尊心强
习惯性反驳,也和他的自尊心过强有关。当他过于要面子,就会习惯于想通过反驳他人观点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通过否定或贬低他人,来获得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
02防御心理机制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就是我们通常只愿意接纳那些喜欢和支持自己的人。而一旦有人和你的观点相悖,就会触发你的防御心理,想通过立刻反驳,来保护自己。
03
害怕被他人忽视
有些人自我效能感低,他害怕被忽视,但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于是他通过反驳别人,来引起别人的重视。而这,本质上是缺爱的表现。
04
环境因素
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充满了辩论和反驳,他的行为方式也会受到影响。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经常习惯性反驳,反驳已经成为他们一种处理信息和观点的固定模式,尽管想改变,也困难重重。
PART.03
习惯性反驳的3个现象
01不接受别人的观点
他不能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他就像一个“皇帝”一样,不能有违背他的意思。你提出意见,提出你的想法,他就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02
不愿意承担错误,逃避责任
有的人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逃避自己的责任,你想指出他的错误,话还没说完,他就立马打断说:不是我的错,跟我没关系。哪怕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他也会不断反驳你,找一大堆借口。
03 不关心别的,就想赢
第三种,也是非常可怕的。有些人习惯性反驳,只是享受赢的感觉。因此,无论何时,都想要争个高低。他不是为了事情而争论,而是为了争论而争论。一个人总是习惯性反驳,对身边的人伤害是非常大的。
PART.04
缓解策略
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教育和自我学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客观分析各种信息,增强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
提升自我意识
通过心理咨询或自我反省,了解自身的防御机制和认知偏差,意识到习惯性反驳的存在与影响。
强化沟通技巧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如积极倾听、开放式问题等,避免在交流中存在过度防御或攻击性。
情绪管理
通过情绪管理技巧调整自我情绪状态,确保在平稳的情绪下处理信息和观点差异。
来源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排版/校对:章 璐
一审(校):廖茂铮
二审(校):曾毓霖
三审(校):钟玉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