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4G網速是多少?快速解答你的疑問什麼是 4G 網路?簡介與理論極速從 LTE 到 LTE-Advanced:速度的演進影響 4G 網速的關鍵因素:為什麼你的網速總是不穩定?基地台距離與訊號強度網路塞車與使用者數量頻譜資源與頻寬手機與裝置性能周遭環境干擾後端網路基礎設施套餐方案與流量限制如何精準測量你的 4G 網速?實用測速步驟選擇可靠的測速工具測速前的準備工作測速步驟詳解我的 4G 網速太慢了怎麼辦?提升網速的實用撇步檢查訊號強度與位置重啟手機與網路設定檢查手機設定更新手機系統與應用程式清理手機儲存空間與快取避免同時開啟過多應用程式考慮更換電信業者或資費方案使用訊號增強器(特定情況下)深入理解 4G 技術:LTE 與 LTE-AdvancedLTE:4G 的基石LTE-Advanced (LTE-A):4G 的進化版VoLTE:讓通話更清晰常見的 4G 網速迷思與專業解析迷思一:5G出來了,4G是不是就很慢?迷思二:手機訊號滿格就代表網速一定快?迷思三:流量用完降速後會多慢?權威觀點:電信業者如何看待 4G 網速?結語:4G 網速的真實面貌
你是不是也常有這樣的經驗?手機拿在手上,螢幕上明明顯示著「4G」訊號,但滑臉書、看影片卻卡頓到不行,傳個訊息半天也傳不出去。這時候,心裡不禁會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欸,這4G網速到底是多快啊?為什麼跟我想的不一樣?」
別擔心,這可不是你一個人的困擾!實際的4G網速跟理論值之間,確實存在著不小的落差。那麼,究竟4G網速是多少呢?我們就先來快速精確地回答你這個最關心的問題。
4G網速是多少?快速解答你的疑問
以目前主流的4G LTE技術來說,在理想的網路環境下,理論峰值下載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50 Mbps(百萬位元),上傳速度則能達到每秒50 Mbps。而更先進的LTE-Advanced(通常標示為4G+或LTE-A)技術,透過載波聚合等技術,下載峰值甚至能超過300 Mbps,甚至達到1 Gbps(千兆位元)以上。
不過,這些都只是「理論值」喔! 實際你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的4G網速,通常會落在以下這個範圍:
下載速度: 大約在 20 Mbps 到 100 Mbps 之間
上傳速度: 大約在 5 Mbps 到 40 Mbps 之間
當然,如果你在訊號極佳、沒有干擾且使用者較少的環境,速度可能更高;反之,在訊號不穩定或網路塞車的地方,速度就可能遠低於這個範圍,甚至只剩下幾Mbps,讓你感覺比撥接還慢!這篇文章接下來就會為你深度剖析,為什麼實際網速會跟你想像的差這麼多,以及你可以怎麼做來提升你的4G網路體驗。
什麼是 4G 網路?簡介與理論極速
在我們深入探討網速之前,先來搞懂「4G」到底是什麼吧!「4G」是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簡稱,它最主要的技術標準就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相較於前一代的3G,4G LTE在傳輸速度、網路延遲和網路容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讓手機上網變得更加流暢,也促成了手遊、高畫質影音串流等應用的大爆發。
從 LTE 到 LTE-Advanced:速度的演進
你可能會發現,有些手機或電信業者會顯示「4G+」或是「LTE-A」,這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LTE-Advanced(簡稱LTE-A)是LTE的增強版,可以說是4G的終極形態。它引入了幾項關鍵技術,大大提升了網路效能:
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 想像一下,你原來的網路只有一條單線道,載波聚合就是把好幾條單線道捆綁起來,變成多線道高速公路。電信業者可以將不同頻段的頻譜資源整合使用,讓手機同時連接多個頻段,進而提升資料傳輸的速度上限。這就像是把幾條細水管變成一條粗水管,出水量自然就大了。
高階多輸入多輸出(High-order MIMO): MIMO技術可以讓基地台和你的手機同時透過多個天線進行資料收發,就像是同時間有多個傳送與接收的通道。高階MIMO(例如4×4 MIMO)能進一步增加通道數量,進一步提升傳輸效率。
這些技術的應用,讓4G的理論峰值速度不斷突破。例如,台灣常見的Cat.4 LTE手機理論下載速度是150Mbps,但支援Cat.6的就能達到300Mbps,而支援Cat.9的甚至能達到450Mbps以上。所以,你的手機支援的LTE Category(簡稱Cat.)等級,也會直接影響你理論上能跑到的最高速度喔。
LTE Category
理論下載速度(Mbps)
理論上傳速度(Mbps)
台灣常見裝置支援
簡要說明
Cat.3
100
50
早期LTE裝置
LTE早期標準,已較少見
Cat.4
150
50
普遍支援
最廣泛支援的4G標準,基本性能
Cat.6
300
50
中高階手機
支援2CA載波聚合
Cat.9
450
50
旗艦手機
支援3CA載波聚合
Cat.12
600
100
部分旗艦手機
支援3CA或4CA,搭配高階MIMO
Cat.16
1000 (1Gbps)
150
頂級旗艦手機
接近1Gbps,多用於5G過渡期或固定無線接取
請注意:表格中為理論值,實際表現會因多種因素影響而有差異。
影響 4G 網速的關鍵因素:為什麼你的網速總是不穩定?
理解了理論值,你可能會問:「那我的手機為什麼跑不到這麼快?」這就涉及到許多影響實際網速的關鍵因素了。就像開車一樣,有再好的車,路況不好、路上車多,也一樣快不起來。以下是幾個最主要的原因:
基地台距離與訊號強度
這是影響網速最直接也最關鍵的因素之一。行動網路的訊號強度會隨著距離基地台的遠近而衰減,也會受到障礙物(像是牆壁、建築物、山丘、甚至天氣)的阻擋而變弱。訊號越弱,手機與基地台之間的溝通就越困難,需要重複傳輸的資料越多,自然速度就慢下來了。就像隔著一道牆跟人說話,聲音會變小聲一樣。
網路塞車與使用者數量
電信業者的網路頻寬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頻寬是固定的。當在某個區域、某個時段,有大量使用者同時上網,這條「高速公路」就會變得非常擁擠,形成「網路塞車」。例如,在演唱會現場、跨年晚會、百貨公司週年慶,或是上下班通勤時間的捷運上,即使你的訊號滿格,網速也可能因為塞車而大打折扣。這時候,電信業者能提供的頻寬就得由所有使用者共享,每個人分到的就變少了。
頻譜資源與頻寬
每個電信業者持有的頻譜資源(也就是網路的「車道」數量)是有限的,這也是政府透過拍賣發放的。頻譜資源越豐富,電信業者就能提供越大的網路容量和更快的速度。例如,某些業者在特定地區可能擁有較多的高頻段或低頻段頻譜,能提供更佳的涵蓋和速度。而載波聚合技術的優勢,也在於能有效利用多個頻段來提升總體頻寬。
手機與裝置性能
你的手機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變數。老舊的手機可能不支援最新的LTE-Advanced技術,不具備載波聚合的能力,或是只有較低階的LTE Category支援,這都會限制你的網速上限。此外,手機的天線設計、處理器效能、以及記憶體等硬體配置,也會影響它處理網路資料的效率。
周遭環境干擾
除了物理障礙物,電磁波干擾也是可能影響網速的因素。例如,Wi-Fi路由器、藍牙設備、微波爐,甚至是附近的無線電發射塔,都可能對手機的行動數據訊號產生一定程度的干擾,導致網速不穩或變慢。
後端網路基礎設施
即便你的手機到基地台這一段網路狀況良好,如果電信業者後端的骨幹網路、服務器(伺服器)或是與網際網路的連接出了狀況,也會影響你的上網速度。這就好比雖然你家到高速公路的閘道口很順暢,但高速公路主線卻大塞車一樣。
套餐方案與流量限制
許多電信方案為了吸引消費者,會提供「吃到飽」的服務,但其中有些是「限速吃到飽」,或是當你使用特定流量後就會被降速(例如從4G高速降到128kbps或256kbps)。如果你用的是這類方案,那麼在達到流量上限後,你的網速就會被限制住。
如何精準測量你的 4G 網速?實用測速步驟
既然網速會受這麼多因素影響,那要怎麼知道自己的4G網速到底跑得如何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進行網速測試。以下是一些測速的實用步驟和技巧:
選擇可靠的測速工具
市面上有很多免費的網速測速工具,它們大多原理相似,都是透過下載和上傳小量資料來評估你的網路速度。我個人最常用也覺得最準確的是:
Speedtest by Ookla: 這幾乎是業界標準了,有App版本(iOS/Android)和網頁版。它能測量下載速度、上傳速度和Ping值(延遲)。
Fast.com: 由Netflix推出,介面極簡,主要測量下載速度,能讓你快速知道看串流影片夠不夠力。
建議安裝Speedtest的App,測量結果會比較精準。
測速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獲得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測速結果,請務必先做好以下準備:
關閉背景應用程式: 確保沒有其他應用程式正在下載或上傳資料,佔用網路頻寬。例如,雲端同步、自動更新、影片播放器等。
選擇訊號良好、干擾較少的地點: 最好是在戶外空曠處,或室內靠窗位置。避免在電梯內、地下室、或訊號死角進行測速。
單一裝置測速: 確保只有你的手機連接4G網路,沒有同時用手機熱點分享給其他裝置。
確認手機電量充足: 電量過低有時會影響手機效能,間接影響網路表現。
測速步驟詳解
開啟測速App或網頁: 以Speedtest App為例。
選擇伺服器(Server): 測速工具會自動選擇離你最近、延遲最低的伺服器。通常建議使用自動選擇的伺服器,但如果你想測試連線到特定地區的網站速度,也可以手動選擇其他伺服器。
執行測試: 點擊「開始」或「GO」按鈕。測速工具會依序測試Ping值、下載速度和上傳速度。
解讀數據:
下載速度(Download Speed): 這是你從網路上獲取資料的速度,影響你瀏覽網頁、觀看影片、下載檔案的速度。單位是Mbps。這個值越高越好。
上傳速度(Upload Speed): 這是你將資料傳輸到網路的速度,影響你發送照片、上傳影片、進行視訊通話的流暢度。單位也是Mbps。這個值越高越好。
Ping值(Latency): 通常以毫秒(ms)為單位。它代表了你的手機發送一個請求到伺服器並收到回應所需的時間。Ping值越低,表示網路延遲越小,對於玩線上遊戲或即時通訊服務非常重要。一般來說,50ms以下都算不錯。
Jitter(抖動): 這是Ping值波動的量度。Jitter值越高,網路穩定性越差,對語音通話和視訊會議的影響較大。
我個人在使用Speedtest時,通常會多測幾次,並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測試,這樣才能得到一個比較全面的網速概況,並判斷是普遍狀況還是偶發性問題。
我的 4G 網速太慢了怎麼辦?提升網速的實用撇步
發現自己的4G網速不如預期嗎?別急著換手機或換電信業者,先試試看以下這些實用的小撇步,或許就能讓你的網速大復活!
檢查訊號強度與位置
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手機訊號格數很少,或是顯示「E」(Edge)、「3G」而不是「4G」,那網速當然快不起來。試著移動到室外、靠近窗邊,或是到不同樓層試試看,看看訊號是否有改善。在建築物內部,特別是深處或地下室,訊號會非常差。
重啟手機與網路設定
「重開機」真的是解決許多3C問題的萬靈丹!手機重開機可以清除暫存記憶體、重新連接基地台,有時候就能解決網路暫時性的異常。此外,你也可以嘗試重置手機的網路設定:
到「設定」>「一般」>「傳送或重置 iPhone」(iOS)或「系統」>「重設選項」(Android)。
選擇「重置網路設定」。這不會清除你的個人資料,只會重置Wi-Fi密碼、藍牙配對等網路相關設定。
這個方法能讓手機重新抓取電信業者的網路參數,有時候能有效解決連線問題。
檢查手機設定
確認行動數據已開啟: 這聽起來很蠢,但有時我們會不小心關閉。
檢查APN(存取點名稱)設定: APN是手機連接電信業者網路的設定。通常電信業者會自動配置,但如果你有手動更改過,或從國外帶回來的解鎖機,可能需要檢查是否正確。你可以搜尋你電信業者的官方網站,查詢正確的APN設定。
關閉「低數據模式」: 部分手機或應用程式有「低數據模式」或「省流量模式」,開啟後會限制網路使用來節省流量,自然也會影響速度。
檢查是否誤開啟飛航模式: 飛航模式會關閉所有無線通訊,包括行動數據。
更新手機系統與應用程式
手機作業系統(iOS或Android)和應用程式的更新,通常會包含網路模組的優化和錯誤修復。保持最新版本有助於提升網路連接的穩定性和效率。定期檢查手機設定中的「軟體更新」或App Store/Google Play中的「應用程式更新」。
清理手機儲存空間與快取
雖然這不是直接影響網速,但如果你的手機儲存空間所剩無幾,或是應用程式快取過多,都可能拖慢手機的整體運行效率,間接影響到應用程式讀取網路資料的速度。定期清理不必要的檔案、照片、影片,或是刪除應用程式的快取資料,有助於讓手機跑得更順暢。
避免同時開啟過多應用程式
有些應用程式即使在背景也會持續使用網路,例如雲端同步、社群軟體自動更新、地圖導航等等。這會默默地佔用你的網路頻寬。試著在不需要時關閉它們,或是在手機設定中限制背景網路使用。
考慮更換電信業者或資費方案
如果你嘗試了以上所有方法,網速還是持續低落,而且你周遭的朋友用同一家電信業者也沒有同樣問題,那麼可能是你所在的區域,該電信業者的網路涵蓋或容量不足。這時候,可以考慮詢問其他電信業者的方案,或是更換到提供更高網速上限的資費方案。
使用訊號增強器(特定情況下)
這通常適用於大型建築物內部或訊號死角。市面上有些行動訊號增強器,可以放大外部的行動訊號,改善室內涵蓋。但這通常需要專業的評估和安裝,且受限於法規,一般消費者較少使用。
深入理解 4G 技術:LTE 與 LTE-Advanced
我們日常掛在嘴邊的「4G」,其實主要指的就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它相對於3G網路,在技術上進行了革命性的升級,帶來了更高的頻寬、更低的延遲,以及更有效率的頻譜利用。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用手機流暢地看YouTube、玩線上遊戲的原因。
LTE:4G 的基石
LTE的設計初衷是提供一個「全IP」的網路,也就是所有數據傳輸都基於網際網路協議。這與3G時代語音和數據分離的模式不同,讓網路架構更簡潔高效。LTE的關鍵技術包括:
OFDM(正交頻分多工): 一種將高速數據流分解成多個並行的低速數據流的技術,能有效對抗多徑干擾,提高頻譜效率。
MIMO(多輸入多輸出): 透過多個天線同時進行資料的收發,可以顯著提高資料傳輸速率和可靠性。
LTE-Advanced (LTE-A):4G 的進化版
LTE-Advanced(通常簡稱LTE-A或LTE+)是LTE的演進版,被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認定為真正的4G技術。它在LTE的基礎上,引入了更先進的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性能:
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CA): 這是LTE-A最重要、也是最明顯的特點。它允許電信業者將分散在不同頻段的頻譜資源「捆綁」起來,形成更大的「虛擬頻寬」。想像一下,原本你只有單一的水管傳輸資料,現在可以同時使用好幾條水管,總的傳輸量自然就大了。台灣的電信業者普遍運用2CA、3CA甚至4CA來提升4G網速。
高階MIMO: 從LTE的2×2 MIMO提升到4×4 MIMO甚至8×8 MIMO,意味著基地台和手機之間有更多的數據流可以同時傳輸,再次提高傳輸效率。
CoMP(協調多點傳輸): 讓不同基地台之間協調工作,共同服務某個區域的使用者,減少訊號干擾,提升邊緣區域的網路性能。
正因為有了這些技術,LTE-A才能實現比普通LTE更高的速度,讓你在手機上體驗到更接近光纖寬頻的感受。
VoLTE:讓通話更清晰
雖然直接影響網速的不是VoLTE,但它是4G網路非常重要的一個應用。VoLTE(Voice over LTE)是透過4G網路來承載語音通話的技術。傳統上,在4G網路普及初期,當你用手機撥打電話時,手機會自動切換回3G甚至2G網路來進行語音通話(這就是為什麼通話時訊號圖示會從「4G」變成「3G」)。
而有了VoLTE,語音通話可以直接在4G網路上進行,帶來了以下好處:
通話音質更清晰: VoLTE採用HD高清語音技術,通話品質比傳統2G/3G通話好很多,聲音聽起來更自然、更細緻。
通話接通時間更短: 不需要切換網路,撥號等待時間縮短。
通話時仍能高速上網: 這是最方便的一點!以前你邊講電話邊上網,網速會變慢甚至無法上網;有了VoLTE,你可以一邊享受清晰通話,一邊保持4G高速上網。對於需要邊通話邊查詢資料或導航的使用者來說,這簡直是福音。
啟用VoLTE通常需要在手機設定中開啟,並確認你的電信業者和資費方案有支援此服務。
常見的 4G 網速迷思與專業解析
在日常使用中,大家對4G網速常常有些誤解。我來為你解答幾個常見的迷思:
迷思一:5G出來了,4G是不是就很慢?
專業解析: 當然不是!5G的確代表了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延遲,但這不意味著4G就變得無用或很慢。對於絕大多數的日常使用情境,例如瀏覽網頁、觀看YouTube高畫質影片、社群軟體互動、視訊通話,甚至玩一些主流的手機遊戲,4G網路的速度都綽綽有餘,甚至感受不出與5G的明顯差異。
5G的極速優勢主要體現在需要超大頻寬、超低延遲的特定應用,例如大量的檔案下載、VR/AR應用、或是物聯網設備的即時數據傳輸。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4G仍是既經濟又實用的選擇,且網路涵蓋範圍遠比5G廣泛。在台灣,電信業者也持續投入資源優化4G網路,使其保持良好的服務品質。
迷思二:手機訊號滿格就代表網速一定快?
專業解析: 這是個非常普遍的迷思,但其實「訊號滿格」只代表你的手機與基地台之間的「連線品質」良好,訊號強度足夠。但它無法反映「網路頻寬」是否充足,也無法反映該基地台目前有多少使用者正在共享資源。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條高速公路即使路況好(訊號滿格),但如果車輛非常多(網路塞車),你的車速也一樣會慢下來。所以在人潮眾多的地方,即使訊號滿格,網速卻非常卡頓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實際網速還是要以測速App的結果為準。
迷思三:流量用完降速後會多慢?
專業解析: 許多電信資費方案會標榜「高速吃到飽,量到降速」。這個「降速」通常指的是將你的網路速度限制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例如128 kbps(千位元每秒)或256 kbps。這個速度通常只夠你傳文字訊息、收發簡易電子郵件,或勉強瀏覽一些純文字的網頁。
以看影片為例,128 kbps的速度連最基本的YouTube標準畫質影片都難以流暢播放。所以,如果你是影音重度使用者,務必要確認你的方案是真正的「不限速吃到飽」,或是你的每月流量足以應付你的使用量,否則降速後的使用體驗會非常差。
權威觀點:電信業者如何看待 4G 網速?
對電信業者來說,提供穩定且高速的4G網路服務,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他們會從多個面向來優化網路,以確保消費者能獲得良好的體驗:
基地台的佈建與密度: 電信業者會持續投入資金,在人口密集區和重要幹線上增設基地台,提高網路涵蓋率和容量。基地台越多,使用者距離基地台的平均距離越近,訊號品質和網速自然會更好。他們也會根據用戶的流量熱點,動態調整基地台的容量。
頻譜資源的運用: 透過載波聚合(CA)技術,電信業者會盡可能將其擁有的不同頻段頻譜進行整合,以提供更大的總頻寬。例如,在台灣,各家電信業者普遍支援2CA、3CA,甚至部分區域已支援4CA。
骨幹網路的升級: 除了無線接取網路(基地台),電信業者也會持續升級其核心骨幹網路,確保從基地台傳輸到網際網路的資料流暢無阻,避免在後端造成瓶頸。
網路流量管理: 在尖峰時段,電信業者可能會對網路流量進行管理,例如對大量佔用頻寬的P2P下載進行限制,以確保大多數用戶的正常使用體驗。當然,這通常會遵守合約規範。
監管單位的要求: 在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會定期公布各家電信業者的網路品質報告,包括行動寬頻速率、涵蓋率等資訊,作為消費者選擇電信業者時的參考依據。這些報告也會督促電信業者持續提升網路品質。我個人認為,這份報告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個很棒的參考,雖然它可能無法完全反映你個人在特定地點的體驗,但至少能給你一個宏觀的認識。
總的來說,電信業者是竭盡所能地希望提供最佳的4G網速體驗,畢竟這直接關係到用戶滿意度和市場佔有率。因此,如果你的網速持續不佳,除了自身設備和設定的問題,也可以向電信業者反映,請他們協助檢測所在地的網路狀況。
結語:4G 網速的真實面貌
看到這裡,你應該對「4G網速是多少」這個問題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了吧!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一個在多重因素交織下呈現的動態數值。從理論上的高達數百Mbps,到日常使用中的20-100Mbps,再到可能因為環境或使用習慣造成的卡頓,這都是4G網速的真實面貌。
我的建議是,不必過度追求那遙不可及的理論極速。更重要的是,你的4G網速是否能夠滿足你的日常需求?看影片會不會卡?傳訊息會不會延遲?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所體驗到的4G速度,對你來說就是足夠好的。而當你遇到網速不如預期時,現在你已經掌握了判斷問題和排除故障的知識與技巧了。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你的4G網路,讓你的行動生活更加順暢愉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