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我国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广大民众,切勿轻信所谓的“特供”或“专供”酒品。据公安部官网最新消息,近期公安部组织各地公安机关,对打着“特供”“专供”旗号非法制售假酒的犯罪行为进行了集中打击,成功破获了包括重庆武隆“5·21”特大制售假“特供”酒案在内的多起跨区域重大案件,摧毁了多个地域性职业制假犯罪团伙,并联合相关部门整治了与制假犯罪相关联的黑灰产业链。公安部已公布5起非法制售“特供”酒案例,以警示民众。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军队的名义,通过低档白酒灌装、勾兑等手段,生产和销售所谓的“特供”“专供”假酒,以谋取暴利。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滋生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损害了党政机关和人民军队的形象。公安部将此类犯罪作为“昆仑”专项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部署各地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打着党政机关、人民军队“特供”“专供”酒名义制售假酒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公安机关针对此类犯罪与虚假宣传、商标侵权、互联网售假、危害食品安全及非法印刷等行政违法行为交织的特点,积极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开展联动执法,加强对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深挖利用互联网、物流寄递等销售假酒的犯罪线索。根据重点地区制假售假犯罪形势,组织开展跨省集群战役,彻底斩断“产供销”犯罪链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悉,有关部门于2013年印发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公安部等六部门于2022年发布《禁止销售“军”字号烟酒等商品的通告》,明确指出网上网下销售的“特制”“接待”“内招”以及“军供”“军队特供”等标识、字样的商品均为非法产品。春节临近,酒水消费市场购销两旺,公安机关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所谓的“特供”“专供”酒品,严防上当受骗。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全力维护节日市场良好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平安过节。
以下是5起非法制售“特供”酒案例的详细介绍:
1. 浙江台州玉环公安机关侦破黄某林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2023年5月,该案捣毁窝点1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查扣假冒的“中国空军”“专供”“中央办公厅特供”等假酒20余种1300余箱,全案案值1.3亿余元。
2. 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范某波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2023年12月,该案打掉9个生产、销售假酒犯罪团伙,查扣“中央军委办公厅内招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局专用酒”“中央警卫局接待用酒”等假酒1.2万余瓶,全案案值1.4亿元。
3. 山东枣庄公安机关侦破“12·19”假冒注册商标案。2023年1月,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查扣标有“内供”字样、假冒知名品牌的假酒等2000余瓶,制假包材75万余件,全案案值1.3亿元。
4. 河南鹤壁公安机关侦破“1·02”假冒注册商标案。2024年1月,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捣毁犯罪窝点6处,现场查扣各类假酒4300余瓶、假冒包材1万余套,全案案值1亿余元。
5. 重庆武隆公安机关侦破“5·21”假冒注册商标案。2023年5月,该案查扣标有“中央国家机关特供三十年陈酿”“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专用酒”等标识的假酒27种9000余瓶、包材85万余件,销售金额达2000余万元,全案案值约1亿元。
这些案例揭示了非法制售假酒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也提醒了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酒水时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也展现了我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此类犯罪活动的决心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