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好,来学字。
本篇笔记写的是“勐”字,由部件“孟力”构成,比较生僻。开始看“勐”字前,对昨天笔记写的常用于口语当中的“欻”字,做简要回顾。
“欻”是一个多音字,拥有hū、xù、chuā三种不同的读音,每个读音都对应着不同的用法和含义。当读作chuā时,它通常用作象声词,形容急促、迅捷的动作或声响,如“欻的一声”,常用于口语中以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叠用形式“欻欻”可以形容有节奏的声响,如脚步声或大风的声音。读作xū时,它作为副词,与“忽”字相似,表示“忽然”,如《聊斋志异》中的“欻一狼来”。
昨天笔记的“欻”字,简要回顾到这里,来看本篇笔记所写的“勐”字。
“勐”字的读音为měng,《篇海》里对其注音为“莫杏切,音猛”。
“勐”为形声兼会意字,左侧构件“孟”表音也表义,为“猛”之省笔,表示健壮、勇武,右侧的“力”字,甲骨文字形,像向下伸展的强壮有力的手臂,是力量的代表,许慎《说文解字》说: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由“孟、力”构成的“勐”字,表示勇猛、力气大,将“猛、力”的含义结合到了一起,力部更加突出其字义。
《五音类聚》里说“勐,勇猛也。又严也。亦害也,恶也。与猛义同。”
“勐”是与“猛”字同音义的异体字,如前所述,尚有以下三层含义:
1,表示勇猛、气势大、力量大;
2,义同严,表示严厉、严肃、严酷、威信等;
3,亦害也,表示妨碍、妨害、有害、恶人等;
除上述含义外,“勐”也常用作地名中,曾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现在仍有县名“勐海”,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 的故乡和中国产茶最早之地,有着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以及星罗棋布的古茶树群。
在中国少数民族傣语中,称小块的平地为“勐”,故前述“勐海县”是濒海的平地,自古有“滇南粮仓”之称,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和糖料基地。